秀嶼港區莆頭港,萬方堆場,巨木高壘。一牆之隔,一期占地487畝的福建省國林木材産業園內,叉車往來繁忙,將一摞摞木托盤整齊裝車,發往國內各地。
産業園倉庫內的木托盤整齊碼放,白色塑料片內有智能芯片
這種托盤,很多人陌生,但在碼頭、超市、倉庫等地,它的身影隨處可見,被廣泛用于貨物的集裝、堆放、搬運,是現代化物流作業不可或缺的工具。托盤一般分爲金屬、塑料和木質三類,其中,木制托盤因其價格便宜、性能結實、固碳環保等優點,使用最爲廣泛。瞄上港口優勢,福建省國林木材産業園落戶莆頭港,做大木托盤産業。
制作木托盤,先要鋸原木、初加工,接著烘幹、切割、拼接等。在産業園烘幹區,記者看到,40個100立方米大的烘幹窯分列兩排,打開窯門,整齊碼放的板材散發著原木清香。鍋爐區,一台15噸重的鍋爐正源源不斷爲烘幹窯供熱。
“我們的鍋爐不以化石能源爲燃料,而是完全使用木材加工的邊角料所制成的生物質顆粒,廢氣通過幹電除塵、水磨除塵後,達標排放,吸附固化的爐渣交由第三方資質企業處理再利用。”福州國林林産品有限公司周志民介紹,該鍋爐節能效果突出,計劃再增設一台。
木托盤全自動生産線
烘幹窯旁,便是木托盤全自動生産廠房。只見工人將切割好的板材放入傳送帶,兩分鍾內就完成墩頭、橋板、面板、底板的布釘固定。“與傳統木托盤不同,我們的托盤通過植入芯片,有助于實現物資全流程智能管理。”該園區托盤生産負責人帶著記者來到倉庫,這裏數萬個托盤猶如大廈般整齊碼放,每個托盤都被噴塗成綠色,托盤側面用螺絲固定著一片白色塑料片,上面印有中林集團標志和條形碼,這便是中林集團數字化木托盤智能芯片。該芯片采用射頻識別技術,托盤只要進出倉庫,就可實現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,極大提高倉庫管理效率,提升搬運裝車速度,降低物流運輸成本。
木材從烘幹窯烘幹後運往各地
作爲林業行業唯一中央企業和國家生態産業建設主力軍,中林集團圍繞“實現木托盤循環共享,推動綠色低碳産業發展”目標,以福州國林林産品有限公司作爲木托盤項目實施主體,以福建省國林木材産業園有限公司爲生産主體,以中林載具(福建)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爲運營主體,打造木托盤産業基地,發展“木托盤上的固碳經濟”。現階段木托盤月産能最多30萬片,未來規劃月産能200萬片,年産值30億元。
航拍福建國林木材産業園
“立足莆頭港的進口木材,我們與莆頭港聯手探索的‘前港後園’港産一體發展新模式,正成爲我們打造‘碳中和’木業産業園的關鍵。”周志民告訴記者,每1立方米木材可生産18片木托盤,按照年産量1000萬片托盤測算,其原木材料每年要使用約60萬立方米,每年可固碳約53萬噸。“